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從"柳原教會"走入時光隧道的奇異旅行

 
 
知名的文學作家朱天心說過一句話:『我不知道在女兒的時代,他還能這樣牽著他的孩子,繼續四處指指點點,敘說著城市的身世嗎?還是只能在冰冷無味的教科書中尋找?』
 
『柳原教會』是中區舊城最角落的百年建築,見證柳川周遭的歷史演變。從柳原教會出發,走過停車場綠帶,大誠街的兩側只要轉個彎進入巷弄,您會感覺到似乎進入了時光隧道,讓時間就停留在6、70年代的老台灣社會。
 
鉛片房、石綿瓦、鐵皮屋到隨意拼湊的簡易住宅緊緊相連,緊湊的似乎無法呼吸。老人家經常聚再一起說長道短,暖暖的人情味,廟口成了最佳的聚集地,帶著畫筆記錄這個時光流域,從陌生到熟悉,我彷彿也成了這個社區的一份子。
 





"柳原教會"為什麼取名柳原?其實真正的原因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教會長老的解釋似乎也有幾分道理。因為,教會的所在地點就在柳川的沖積扇平原上,因此取名"柳原"。
日治時期的大正年代1915年,由梅甘霧牧師提供的英國教會圖樣興建,1916年完工啟用,100年的建築,隨著周邊環境的改變仍然屹立。
而"柳川"也隨著世代的交替,在這個區域保留了見證歷史的軌跡。
 

走過精武路、福音街的綠帶停車場,大誠街口的清粥早餐店,還保留了五棟鉛片建築。這樣的建築材料可以回朔到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的4、50年代。
 
"柳川"本來的名字在上游是邱厝溪,下游住入旱溪又叫秋老大圳。1905年市區重整規畫,河川截彎取直。1916年從大陸杭州西湖移植垂柳於兩岸,才正式定名"柳川"。
 
1945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帶來大批的軍官眷屬,台中頓時湧入2、3萬人,為了暫時提供居住,於是選擇了柳川沿岸,砍伐柳樹,搭建臨時住宅,"鉛片"便是當時最主要的建築材料。隨著時間日久,家庭人口增加,因此往上加蓋以及往溪裡延伸,就形成了當時的吊腳樓。柳川聚集了大片的鉛片屋,慢慢地也延伸到了福音街及綠川兩岸。雖然現在都已經拆除,但是在福音街附近的大誠街兩側,仍然可以見到少數保留下來的屋宇。
 
 
大誠街精武路口,最明顯的就是分站兩側的早餐清粥及二樓高。早餐清粥的建築外牆仍是那個年代的"鉛片",而右側的"貳樓高"則數於這個區域較早的新式水泥磚造建築。

 
清粥早餐的背後是"隆昌棉被行",堅持傳統手工棉被,不時可以看到開車載著棉被來這裡整理或重新打製的客人。而層層疊疊的屋頂已經換上較新的鐵皮建材,很有味道。
 
 
 

往大誠街繼續走進去是"Modism cafe'"摩登年代,年輕人保留了建築外觀和結構,以拿手的咖啡和甜點吸引不少饕客前來,有的是著迷於手工甜點、率性老闆風格,而我則是迷上照樣的建築歷史況味。

 
轉個彎,進入"薛府王爺廟"的街道,對角可以看到整片的"石棉瓦牆"。70年代流行的屋頂建材,85年代曾經因為颱風讓中部屋頂掀翻,石棉瓦一片難求。然而隨後在世界衛生組織高告石綿唯一級致癌物後,也逐漸消失匿跡。這裡的大片外牆搭配低矮老屋,我就喜歡這樣的垂直線條。

 
繼續往前走,退縮在左側樓房裡的"天空之城",我喜歡叫它做"天空之城",好像卡通動畫中的移動城堡。因為颱風、地震的摧殘,敲除的頹廢殘牆,搭配不斷修補的外牆,鐵窗、鉛片、鐵皮、木框...,看起來真的像是"天空之城"。
 
從天空之城腳下走入"巷弄",仿佛進入了時光隧道。"迷宮",真的像極了迷宮,走進去真的會沒有東西南北。
 

"比高"的電線桿,在這裡到處都是,過去低矮的房子不斷增建加高,大型機具無法進入巷弄更新,只好在接上一根防腐木桿,接高了的電線桿,一桿一桿似乎在比高。

層層疊疊的鐵皮屋頂和電線桿成了這裡最美的風景。
 
巷弄裡走累了、迷了路,"三時茶房"是最好的歇腳處。再老屋裡喝杯古早味"杏仁茶",慢慢品味這巷弄裡的點點時光,或許你會有更多的感動。
 

"薛府王爺廟"是這裡的信仰中心,街坊老人喜歡在這裡曬太陽聊是非,兩側都有近百年的老民宅。我最喜歡這排有著小閣樓的房子。屋裡老人安居於此,要不是聊天,您真不知他們都身懷巨賈,有著不同的年輕打拼故事。我喜歡靜靜地聽他們聊天,樂天、知命,"選個好日子"成了他們的口頭禪,我就是愛和他們聊天。

隆昌棉被行旁邊的巷弄又是另一條迷宮,有隱藏的巷道、有更窄小的"摸乳巷"。
 

 
從2016年12月開始帶著學生亂逛,走讀這個區域的建築歷史,到現在也快四個月了,雖然還有好多條路沒有畫下來,像是隱藏的巷道、豆干厝、摸乳巷...等等,我想,接下來可能得靠自己再慢慢地再補上了。

 
農糧署中區分署"台中辦事處",是我們走讀這區域的最後一個點。1921年興建的機構建築,再過四年也將滿百年,套一句作家朱天心的話,我們的小孩是否還有機會帶著他的小孩像我們一樣看著它畫著它.......



Modism cafe'

Modism cafe'

薛府王爺廟的門神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寫生交流基地在"日月潭"

 
鴨子繪旅行--日月潭寫生交流基地
 
日月潭是中部旅遊的主要景點,更是愛畫畫的朋友必訪景區。早晚多變的風景總讓人停不下筆,因此,配合12月3日的新加坡速寫團,我們正式在距離日月潭、集集、水里極為方便的"禪與松"民宿設立寫生基地。以合理及相對低廉的價格、美味特色的在地料理及友善的接待服務為寫生繪畫團體提供方便的套裝行程。
寫生行程可以依據住宿天數安排適當的寫生秘境,您可以自己或三五好友結伴同行,當然也可以成團代辦租車、接送、導覽等。
這次新加坡速寫團除了豐富的行程安排外,鴨子也負責速寫示範和教學...

從埔里的鯉魚潭出發,領略潭水的倒影美景,同時透過示範了解水彩的運用
 
隨團的新加坡老師"鄭常格"以簡單的速寫工具及線條開始,帶領學生們開始一天的繪畫之旅
 
第二站便是"中台禪寺",高聳的建築,從後山公園可以一覽無遺。學生們一字排開頗為壯觀。
 
第三站南投武德殿,看似繁雜的線條構築出中國傳統建築之美,示範教學如何簡化取景及下筆的順序,也透過觀察分解建築速寫的方式

兩個小時不到,從線條速寫到水彩上色,讓大家第一次了解速寫旅行的紀錄模式

而,成果的分享和互相學習是快速進步的不二法門
 
下午,安排拜訪草屯知名藝術家柯適中老師,參觀工作室及經驗分享,會後並在工作室速寫美麗的九九峰夕陽
 
今晚有一項重頭戲,就是"夜畫"台中新舊火車站。白天看似複雜,晚上如果沒有經驗可能什麼都看不清。



 
和常格老師分別示範,也感謝台中速寫的夥伴及中區區長整夜相陪,晚上10點左右大家都完成了第一次的夜畫初體驗。


和常格老師也互相交換夜畫作品,做為紀念。
 

回到日月潭,九龍口的日出和夕陽都美,示範水彩的運用,棧道上的展示架是我最好的畫板。
車埕,是集集水里線必訪景區,簡單介紹車埕的發展後,讓大家開始取景速寫,有了幾次的示範,大家都可以很快的進入狀況


在車埕遊客中心蓋紀念章和合影

十三目仔窯是下一個速寫秘境,在地藝術家風趣的接待以及集集鎮長的全英文解說,讓團員們大感驚艷。

速寫成果當然也要和這全國最年輕的民選首長合照分享
 
日月潭是中台灣必遊的繪畫景點,有了方便友善的住宿環境及交流分享空間,團體寫生不再是麻煩的一件事,鴨子繪旅行,從寫生基地出發,期待可以和更多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團體交流,當然也可以讓美麗的風景區增加藝術的氛圍。
如果您也正想安排一趟日月潭寫生之旅、如果您還煩惱不知如何安排團體行程,寫生基地竭誠為您提供最完整的資訊和服務喔。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謝謝!再見!台中火車站

 
熟悉的車站、熟悉的鐵道、還有熟悉的地下道,買著月台票送走遠方的朋友,「便當、便當,燒得便當...」,這些熟悉的聲音,熟悉的記憶,都將隨著火車開上高架鐵道後開始改變。
在後站的新車站立體現代建築,看見了台中舊城風貌的改變,是充滿希望的期待,也帶著幾分憂愁。

 
新的車站,現代造型的未來建築,對比站前鐵皮的舊三角菱線,是一種衝突也是一種城市開發的過度風景。冷冰冰的無情鋼構帶來快速的便捷交通;而習慣的磚造鐵皮的家卻充滿記憶的溫暖。很多人在此時心情一定是矛盾的。一點點莫名的感傷,揮別舊時的記憶,總想要留下一點點什麼。而雀躍的心情,卻也期待迎來新的鐵道風景,帶來城市更多的發展與成長。

 
1905到2016,超過百年的歷史符號,是台中車站在台中人心中英雄式的圖騰。日治也好;日據也罷,作為台灣中心城市的台中也曾因為台中車站的交通位置風光一時。當大家都在討論著「消失的地平線風景」時,台中的舊城發展也將隨著鐵路高架打破城市南北藩籬,而有再依次躍進的機會。

 
鐵道高架,明天2016年10月16日,火車開始行駛新的軌道,然而城市南北藩籬也才要開始打破。當工程車駛入月台,真正的改變也才將正式開始。


 
今天月台進進出出的旅客不完全是為了搭車而來,更多的是想要再見地平線上的月台和慢慢駛進車站的火車。台中是個幸運的城市,台中車站更是個有福氣的建築,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和大家一起見證歷史,比其其他縣市,我們何其幸運。

 
我們用畫筆一起紀錄10月蛻變中的台中車站,不畏風雨、不畏烈陽,簡單的裝備僅是為了留下這歷史的記憶。

 
繁忙的道路交通和壅擠的站體空間,很快地就會改變。城市的發展就是在變動中看見希望。

 
專注和信心是我們共同的信念,帶著幾分傷感幾分雀躍,時間似乎短暫的凝結,讓我們可以一筆一筆畫出一張張滿意的作品。

 
看似複雜的辰野式建築風格、人來人往的繁雜風貌,最後完成的喜悅,只想大聲說聲:謝謝你!台中車站


 


 

 

 

 














 
「繪旅行」一定會持續的帶著學生一起記錄台中風貌。舊城也好、新市鎮也罷,透過畫筆記錄當下,以文字記錄歷史,帶著大家一起慢漫體驗我們居住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