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20160527台中舊城區 中韓蔘茸行

中山路最後一站  中韓蔘茸行

台中舊城區最精華的路段莫過於是"中山路",日治時期台中舊城有幸成為城市現代化都市建設,良好的街道劃分、完善的下水道,以及仿京都的街廓,而中山路就是重要的道路之一,當時多為日本人行走,珠寶、舶來品及高級精品商店林立,因此建構的房子自然有別於成功路。先前已經介紹過奎輝堂連棟的仿巴洛克建築,今天走訪最後一站"中韓蔘茸行",介於平等街與三民路之間的中山路段,我們可以欣賞蔡蓮舫家族留下來的"丸吉"建物,仍然保存良好,而中韓蔘茸行連棟的大正紅磚式建築及仿巴洛克紋飾更是精美無比。
連續兩天帶著學員領略建物之美,更期待的是能夠獲得些許街坊鄰居的歷史舊事。
所幸,26日一早便在二信銀行門口巧遇二信理事主席,口中道出了幾位名人「蔡蓮舫、黃春帆與張玉書」分別說是丸吉和中韓蔘茸行建物的原起造人。「蔡蓮舫、黃春帆與張玉書」何許人呢?丸吉據傳過去曾是姓蔡的醫生館,因此來自蔡蓮舫家族或有可循之跡,更何況蔡蓮舫在1920年代還曾擔任台中區長、台中市協議會員、台中州協議會員等職。另外,經搜尋網路資料,黃春帆及張玉書都因樟腦生意致富,黃春帆也曾經擔任土城區長,是草屯農業發展的大功臣;張玉書則為櫟社詩人,受有日頒紳章,同樣樂善好施,因此分別在這裡起造各三戶豪宅,這連六棟的大正式建築如今只能約莫看見三戶,而完整保留的也只剩中韓蔘茸行及多之寶兩戶了。
 
行走於舊城區中山路,細細品味一棟棟歷史建築,在耆老口述中暢談建物歷史及中山路過往風華,可見當時多為日人行走的中山路及上月探訪的台灣街道成功路確實有很多不同之處。
 
 
 
透過解說分享,再細細品味建築,用筆觸紀錄街上的所見所聞,天氣雖然炎熱,但卻覺得收穫滿滿。

黑白,最能凸顯舊城的美。而街坊鄰居和善親切的招呼,是酷暑中最清涼的和風。

一筆一筆畫下感動,也一張張分享每個人所見,或大同小異,又多了些許感動。

 
下個月我們將改走舊城區的民族路,民族路上會有什麼樣的風貌呢?期待故事一樣精采。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20160520台中中山路奎輝堂小旅行

台中中山路旅行速寫  奎輝堂

走在中山路182號~186號上,不注意這三棟特別的建築也難,尤其是186號的:奎輝堂"

"奎輝堂或許屬於堂號之一,在中國歷史中「堂號」也叫「郡號」,行政區域的建置,也是一個姓氏發祥的本源,為了防止後代尋根不著,因此立「堂號」而為信。至於「堂號」究竟有多少,已難確知,依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邀請專家研究整理查考得到的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各堂的代表姓氏及其居住地皆有查證。只是不見"奎輝堂"堂號。因此,從字義上探究,,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屬西方白虎的七宿之一,吉星,有倉庫之意,因此奎輝有吉星高照的意思。"奎輝堂,或因屋主建屋時為取其意而設置,只可惜無法從原屋主口中得知。

另外,隔壁的182號永生蔘藥行及184號的華山珠寶,三棟房子造型各異,現在所見雖然已成白牆,但見其磚造及橫向紋飾,或可推斷原來房子應屬大正紅磚式樣的1920年代建築風格。

 
這裡的鄰居都好友善,一連兩天帶著學生占用著177號瑞光藥局的騎樓,藥局老太太總是笑臉迎人,直說"沒關係、沒關係",而老先生也主動攀談,期待我們天天能來這裡,老夫妻也才有伴可以聊聊天。而對面182號的永生蔘藥房老太太更是主動拿著飲料請大家喝。
 
越是深入著個社區,更會發現這裡處處是寶
 
旁邊175巷口"鵝城"便是赫赫有名的老饕最愛,開業超過50年,房子雖是租來的,但建築物本身也有近百年的歷史。而鵝肉麵線更是堅持傳統口味,吸引來自各方的饕客。我最喜歡吃他的白飯,淡淡的鵝油香拌上了醬油膏,真是好吃的不得了。
 
而"雅文齋印鋪"的鐘鼎絕活,更是吸引達官顯貴及上市公司的青睞,工作應接不暇,一顆章等上個幾周總是要的。
據呂江秀治阿嬤回憶,日治晚期戰事頻繁,中山路街屋日人鼓勵拆除疏散,尤其是木造房舍,而現今178號連棟建築就是光復後再由經營木器行的公公只花一個月購料自建的。
 

喜歡上課前和大家說段小故事,透過親自拜訪或是資料收整,讓這樣的旅行畫畫更有深度,當然稍微改變一下速寫風格,也讓大家在繪畫過程中多些樂趣與想像空間。

 
                                                       上午,這樣的風格有點像插畫

                                            下午,這樣的趣味,是否更生動了呢?
 
旅行,不是只有走馬看花;透過速寫,讓人可以更看清楚對象的內涵,也讓旅行長了智慧與記憶。中山路是老城區,早期日本人經常走動的街道,這裡的藥商、珠寶商特別的多,保留下來的建物也各有風格,下周我們將繼續走訪這條有趣的老街。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20160518埔里。南昌街


20160518南昌街台電宿舍

只是簡單的一個字、幾台重型機具,一個工作天就可以夷為平地;而建設呢?集合了眾人的力量少則數月多則數年都不一定可以成功蓋出一個有文化有故事的場館。時間不曾停歇或回頭,而歷史更是需要多少時間的累積才能保有這麼一點點值得留念的想法。大多數的人喜新厭舊,總覺得拆除重建要容易的多,可是拆除後又能保留下來什麼值得一提的陳年舊事、值得留待後人見證的教材呢?

埔里鎮向來以招攬觀光為號召,總說不知有什麼可以吸引觀光客駐足的亮點。在散步埔里街頭,不乏日治時期前後的舊房舍,不是頹廢閒置任其毀損,便是倡議拆除快意解決,一般民宅或許更新重建給家人一個溫暖安全的住所,然而公營廳舍也好或是民營化後的財團公司資產呢?為城市發展或是為後人留下一絲見證,不也是企業的當然責任與道義。

興建於民國57年的南昌街155號舊台電服務所及員工宿舍荒廢超過30年,具有磚造倉庫的特色建築及辦公廳舍,歷經921地震雖然結構安全堪慮,牆壁出現龜裂,但是以現今的建築工法補強並非難事,如若能像宮原眼科活化案例,必能吸引更多鎮內老建物的保留與活化。

台電是台灣指標的國營民營化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對保留歷史建物的義務,本當身先士卒,而非閒置不理不睬或是""除不見為淨。看著一旁圍牆,多少人羨煞期待能夠保留的建物卻任其頹敗,不免有些牢騷要說。
今天和學生繼續以速寫紀錄埔里老街163~167號老建物
在一旁晉士書局的"禮彰"成為探班的老同學
 
 
163~167號三棟建築物外牆,可以看出老街風華的過往歷史,細緻的抿石子外牆搭配簡潔的開窗線條承襲了日治後期的台灣建築特色,也可以看出日治時期建築師對戰後初期台灣建築的影響,一旁西安路上還有一棟類似建築,窗上更有半圓花窗紋飾,下周將繼續帶領學生一起用畫筆記錄這條路上的建築之美。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20160513 五月份台中舊城區中山路小旅行


從宮原眼科開始的中山路小旅行

 
完成了成功路的走訪畫畫,接下來五月份我們開始在中山路,這也是一條舊城區中重要的路段,日治時期多以日本人開設的商店為主,至今仍保留下來多棟的歷史建物值得玩味,宮原眼科、第四信用合作社、丸、奎輝堂、中韓蔘藥行、...等等。因此,我們從車站前宮原眼科出發,一站站探訪這歷史的足跡。
 
宮原眼科
 
20160506五月份的天氣真的很熱,在大太陽底下只有少少的樹蔭稍微涼爽,而進進出出宮原眼科的人潮一車車不曾間斷,擺脫了歷史建物斑剝頹倒的命運,以文化歷史包裝的特色產業道也成為熱門的觀光新力軍。
在街頭用畫筆記錄,劉克襄老師是大家意外的驚喜,也為速寫帶來振奮的鼓勵。
話說"宮原眼科"是由留德日籍的宮原武熊在1927年創立的眼科醫院,在當時的台中是最大規模的醫院,曾任台灣總督府醫院院長、台中州協議員及台中州私立台中商業專科學校校長,並與台籍仕紳共組東亞共榮協會,是當時政治及醫界的活躍人士。
台灣光復後,宮原醫師遣返日本,醫院沒入政府資產,改為台中市政府民政科衛生股,隔年改為台中市衛生院(今日牆上遺留的字跡)1956年台中市政府為建新衛生大樓,用宮原眼科醫院做為工資抵償,宮原眼科易主。後來數十年,宮原眼科建築歷經921地震摧殘、卡玫基颱風肆虐,讓整棟建築殘破不堪,嚴重損毀,至此被閒置多年,成為荒涼的破舊老屋。
2010年,鳳梨酥名店-日出購入建築,重新整建裝修,以新舊共融的方式保留了外牆紅磚元素及騎樓,斑駁的磚文訴說著宮原眼科的輾轉歷史,成功將老屋命運重塑,也為這個跨時代的建築再次注入滿滿的生氣與活力、成為台中車站前的新景點。
 
2013年8月,有了宮原眼科的成功案例,日出集團又在中山路上利用第四信用合作社大樓,創造了在銀行吃冰的風潮,而第四信用合作社的歷史背景也再次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
 
特色的冰磚搭配水果以及現做的太陽餅,可以看到櫥窗裡整齊而專業的製餅過程,成了這家店的特色。

近代的信用合作制度是從德國經由日本傳入台灣的,台灣最早誕生的信用合作社是1910年在台北市創立的「台北信用組合」。而原為"台中建築信用購買利用組合"創設於1928年,光復後改名"台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民國54年原地改建為七層樓總社辦公大樓,於55年落成啟用。88年概括讓與中興商銀。而中興商銀於2005年由聯邦銀行概括承受其主要資產、負債及營業。


看著建物說歷史,也讓速寫多了一點文化內涵,當然畫出來的作品也將更有深度和感情。

中途感謝"瑞娟"搭火車專程送來桑葚水果塔,和大家分享,真的是酷暑中最清涼的友情。
 
而完成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見證與回饋。接連兩周探訪日出集團在中山路創造的觀光奇蹟,在台中老城區中,這樣的歷史建物何時才能有機會也能再造生機呢?
下周的奎輝堂、丸、或是中韓蔘藥行...期待有機會...